114号文下贵州城投债的价值再发现与风险重估 | 安融评级投资者交流会第十一期成功举办
2022年9月28日,由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安融评级”)主办的安融评级投资者交流会第十一期顺利开展,本期投资者交流会的主题为“114 号文下贵州城投债的价值再发现与风险重估”。
2022年9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财政部研究制定并发布了《支持 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财预〔2022〕 114号),允许贵州投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 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同时为贵州的未来发展指明 道路和方向。作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区域,贵州省地方投融资平台近两年的融资成本较高,风险事件和风险预警频发,国内各方对贵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给予更多关注。相较于之前的国发2号文,114号文对于贵州省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化解给予更多支持,助力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为紧跟市场动态,提高研究实力,安融评级诚挚邀请了汇晟智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昀鹏、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陈思颖、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仲任、中天国富证券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董宇飞、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五明以及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总经理胡超等业内人士参与本期交流会,畅抒高见,共话未来,为贵州地方债务的化解与风险防范建言献策,并对国内城投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本期交流会由安融评级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秦志远担任主持人。交流内容主要围绕以下要点展开:(1)114 号文对贵州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意义及重难点;(2)114 号文下贵州城投债的价值再发现;(3)114 号文下贵州城投债的风险重估。
胡超表示,在过往多次去贵州的现场尽职调查案例中,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典型案例——遵义市汇川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在2015-2017年间大幅举债,最终导致目前该公司处于一个反复违约和长期违约的局面。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当地政府一些政治工作息息相关的,比如当时出于要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和扶贫目标,实施了很多棚改、旧改和混改的项目,很多住在山里面的少数名族群众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免费获取进城住所,但这些项目本质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另一方面,客观上,困难群众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支撑其城里的购房支出,最终导致汇川城投资金回收困难,仍至无法按期还本付息。另外,这里有几个较为核心的指标可以用来观察企业是否会违约,是我们通过SPSS运行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模型测试得到的。第一个是企业补贴收入与利润总额的比例。比如汇川城投在2018-2020年间的该指标数值分别为105%、98%和135%,说明其利润完全来自于政府补贴。第二个核心指标是收现比,即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第三个核心指标是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变化趋势。如果观察到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持续大幅流出,同时企业还要对外投资,那么其对外投资和经营就会完全依靠融资举债,而导致其债务的增长。第四个核心指标是货币资金与偿付利息要支付的现金之比。货币资金是真正能够直接支付利息的现金,该指标反映了利息的保证能力。最后一个重要指标是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基本能够判断企业违约的时间点,基本能够精确到两个季度以内。对于国发2号文,当时我们也走访了10家当地的龙头企业,了解到省里和市里的领导一直在学习这个文件,但迟迟没有落地,原因主要是缺乏一系列配套的措施或举措来实施。在云南和贵州的很多城投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全面重组各家平台公司,让新的平台变得更大、更强。如果市级、省级、乃至国家层面能够支持平台公司兼并重组、进一步合并扩张,那么最终的风险还是处于可控状态的。
张五明表示,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方重大项目都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整个的融资缺口非常大,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和重点园区的建设、产业平台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融资缺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对融资缺乏规划和计划。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进步的角度来说,增长依然是各城市和区域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也直接关系到督查、巡视、审计等综合层面;而投资依然是短期内地方政府可以实现增长的主要手段。建立城市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是解决融资困难的一个途径,另外结合一些重点工具如政府专项债、企业债,还有科技创新等。
安仲任表示,国家对贵州重点支持的主要原因,一是贵州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二是伴随着贵州的快速发展,其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负债率不断攀升,债务风险不断集聚,确需一定的外部力量支持;第三点是贵州的地理位置靠近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将逐步融入大湾区发展,承接沿海地区部分产业,贵州省的发展格局对于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不断提高。对于114号文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出于外部融资不畅和内部经济底子薄弱等原因,贵州省在短期内债务风险的化解存在一定难度,这其中涉及到债务化解的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推进的细节,例如与各类债权人的协商以及如何落地的问题,债务风险化解的具体成果还有待于评估;此外,长期看,贵州省在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人、财、物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人口流失及高端人才的引入情况不乐观,财力问题短时间内压力较大,如何解决人力和财力以进一步盘活当地丰富的物力,个人认为这也是落实114号的重难点之一;关于债务化解问题的可行性,涉及到中央的财政支持、省内统筹、性价比、人口流失、地理劣势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的落地效果也是有待于评估的。总体来说,114号文对于贵州来说有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其他省份也是可以借鉴的。另外对于城投信仰,114号文的发布对我国的城投信仰肯定是有一定充值意义的,城投信仰在目前还是有存在的市场的,但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之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董宇飞表示,114号文有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点是取消了“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这一限制,提高了整体债务的灵活度,第二个点是特意增加了“降低债务利息成本”这样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如果能够做到债券利息提前偿付之后再进行债务重组,前提是保证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不会违约,那么这是保证信用和存续的一个基础,也是跟其他金融机构谈判和直接融资的基础。贵州受到地形的影响,发展成本是很高的,包括人才引进、产业配套等等,114号文的意义之一就是对贵州地区的帮扶,并且可以为周边地区如云南、四川等提供样本参考。对于城投债的违约问题,个人认为,讨论城投债违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按照目前情况来讲,城投债承载和代表了地方政府的一种隐形系统,是可以通过政府协调来避免发生的,理论上来讲是可以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去化解,因此不存在违约的必要性。实质性违约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有害的,因为会面临债券整个估值体系的明显变化,也不符合国家利益,金融机构对债券投资的计价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于贵州城投债的价值凸显问题,个人认为这取决于机构的风险偏好程度,风险偏好较高、较为成熟的机构会有更大可能性参与贵州城投债的投资,因为是有盈利机会的。另外,114号文的发布并不代表贵州城投债风险的降低。债券评级对于城投债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国内的评级并没有做到应有的区分度。
许昀鹏表示,站在贵州的角度上,114号文对贵州的利好还是比较多的。一是优化转移支付,统筹现有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贵州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落实。二是允许贵州在之前的协商基础上,适当采取展期债务承租的方式维持资金周转。三是贵州地方的项目建设,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科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积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引导和支持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企业周转便利类金融工具,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持续反向支持地方的新兴业态发展。四是贵州省财政厅要定期向中央财政报告政府落实情况,对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财政部将积极协调,共同研究支持贵州加快财政支付能力建设,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这也能看出重要财政对贵州的支持态度和力度。财政部第一次就某一个省给出这样一个支持文件,也是出于贵州的定位问题,从而能够树立一个标杆,打造一个样板或示范区。对于114号文对城投债的影响方面,由于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城投信仰在短期内是能够坚持的;但在长期来看,一定是需要降息展期、以时间换空间等措施的。其实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拉长偿还期限是会降低实际收益率的,那么如何实现业绩回报和利益增厚,这是投资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说,投资机构对于城投债的风险认知和修复是有一个过程的。由于宏观政策面出现的种种负面消息,各投资机构对城投债以外的市场会出现意见分歧,从而导致估值上的波动和差异。因此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是有可能在高收益市场上实现收益增厚的。对于未来的的发展思路,城投债的涉及面很大,贵州可以作为城投债化债的一个示范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一定要多关注基本面信息。
陈思颖表示,从贵州外部的环境来说,金融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为上周美国全票通过让中国进入到发达国家,这意味着我们在世界银行、亚州银行的无息贷款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享受金融优惠待遇享受不到了,加上三年的疫情,想要真正解决贵州危机和困难,114号文对城投债的一些手段,重点还是要加大高质量产业政策,需要加强内循环造血功能,政府需要明确顶层设计好产业体系闭环思维,合理利用国家发改委等各部委的产业政策。目前发改委在产业园区的中西部产业示范园财政内的补贴资金达到45%,还有县域差项补项政策,乡村振兴政策与新型城镇化等多种政策措施。我们在加强财务金融手段的同时,也要立足于产业集群效应,产业是基础,不是发展单一产业,要把一二三产业联动起来。政府加强高端专业人才政策引进的同时,要立足于产业闭环的思维基础上,发挥好财务技术手段的同时,加大加深本地产业的链条。比如茅台酒的品牌全球很有名,我们在利用本地产业的品牌效应,将终端产业数字化,以产业升级思维去带动传统产业:如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与文化旅游等。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建议政府重点招商一些AAA级的央企首先去做关于教育、医疗与养老方面的产业,在本地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民营企业一起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家更愿意参与到贵州的发展中来。在贵州可以重点打造几个国家级的示范产业园,成功后再推广到全国,既可以加快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升级,又可以招商引智/资,增加产业税收,解决更多产业的就业问题,让贵州政府更快更有效果地走出债务困境。
安融评级投资者交流会第十一期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与会嘉宾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且在现场交流环节与参会人员积极互动,反响热烈。
一、贵州地方债务发展现状
2021年,贵州省GDP为19586.4亿元,在31个省市区中排名22位;人均GDP为5.08万元相当于全国的62.7%;财政自给率为35.2%,在31个省市区中排名22位。2012-2020年,贵州省GDP增速始终高于全国GDP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2021年与全国增速持平。
就广义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发债城投有息负债余额)来说,近年来贵州省的债务规模持续上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2014年的8774.3亿元上升至2020年末的10990.6亿元,发债城投有息负债余额从2014年的4915.9亿元上升至2020年末的14939.3亿元,广义负债率自201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40%左右。2020年末,贵州省的广义债务规模达到2.6万亿,位于全国中上游位置,明显高于经济体量相似的广西、山西等省;广义负债率(广义负债规模/GDP)达到145.5%,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天津;地方政府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达到61.7%,超过60%的预警线。
就贵州省内债务来说,贵州下辖各市州负债率均偏高。 贵阳、安顺、六盘水和遵义等地区的广义负债率都达到了100%以上,其中安顺、六盘水和遵义财政实力较为薄弱,财政自给率均在35%以下。
城投债方面,贵州的城投平台数量较多。2020年末,贵州省发债平台为154家,排名全国第六,发债城投有息负债余额达到14939.3亿元,是显性债务余额(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1.4倍。其中,贵阳和遵义城投平台有息负债规模最大,达到了2000亿以上。截至2021年末,贵州省存量城投债共299只,债券余额23.06万亿元,全国排名14位。2021年,贵州共发行城投债70只,规模532.4亿元,排名全国第20;发行成本就全国来说处于较高水平,2022-2024年的兑付压力较大。2018年以来贵州省共发生87起城投非标信用事件,2021年共发生31起城投非标违约事件,涉及42家城投平台;涉及城投非标违约的省份中,贵州省仍是“重灾区”,违约城投平台数量最多,达到29家,占比近七成。
二、贵州地方债务化解相关政策
作为市场最为关注的区域,贵州的地方融资平台近两年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近期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较于其他区域也较高。根据Wind数据,贵州目前有融资平台公司162家,存续债券约2868亿。国家对于贵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给予了更多关注。
1、国发2号文:允许贵州融资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与金融机构协商适当展期、债务重组
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部署了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
其中,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方面,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与金融机构协商采取适当的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贵州适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研究支持在部分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
2、114号文:允许贵州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协商适当展期、债务重组
2022年9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财政部研究制定并发布了《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财预〔2022〕114号)。主要内容为: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1)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3)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二)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1)积极增强化债能力。指导贵州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各类资金资产,完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2)稳妥降低债务风险。研究支持贵州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
(3)科学安排新增政府债券。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科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积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管理要求,进一步增强贵州发展动力。
(三)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2)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
(3)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相较于国发2号文,114号文主要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变化。一是针对融资平台公司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删除了“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这一大前提。这意味着城投公司非隐性债务即未纳入隐性债务系统的债务也能采取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来化债。二是增加了“降低债务利息成本”的内容。表明存量债务的置换要降低成本,符合以时间换空间化解债务的原则,因此贵州城投债可采取降息展期的模式。
三、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不属于债务重组的情况:①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约定转为股权(没有改变约定);②债务人破产清算(应按清算会计处理);③债务人改组(权利与义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④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借新还旧时,旧的债务已经被履约)。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
1、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现金清偿债务通常是指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如果以等量的现金偿还所欠债务,则不属于债务重组。
2、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如果债务人根据转换协议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则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债务资本,不能作为债务重组。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包括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4、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同清偿债务。(1)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另一部分则转为资本;(2)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3)债务的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四、城投债的定义与发展阶段
城投债又叫“准市政债”,是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人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等,主要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根据2010年11月发布的“2881”号文相关内容来定义的,指的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通过财政拨款或者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制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法人主体。本质上来讲,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属于带有政府意志及职能作用的特殊市场经营主体。因此,城投债的信用背书基本上也都是地方政府。城投债起源于上海,1992年,为支持浦东新区建设,中央给予上海1992-1995每年发行5亿元浦东新区建设债券的政策,由此,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在1992年成功发行5亿元城市建设债券,标志着我国第一只城投债的诞生。
1、1993-2004:起步阶段。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省级平台,全年发行余额不足百亿。
2、2005-2008:加速发展阶段。各地方纷纷开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融资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资金需求,城投债的发行主体开始向市级平台和区县级平台下沉。
3、2009-2011:跨越式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政府为刺激经济,施行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进入白热化阶段,城投债发行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4、2012-2014:转型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着重于民生相关的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和项目。
5、2015-2019:体系建设阶段。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3号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我国地方债发行体系正式建立,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城投债融资渠道大幅放松。
6、2020-至今:规范发展阶段。受到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城投债风险有所加剧,政策监管趋严,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行业趋于更加健康良好的发展。
五、我国城投债的发展现状
2022年上半年,全国城投债共发行3913只,发行总额为28235,74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5%和6.4%;上半年净融资额为9558.73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大幅下降23%和19.8%。分季度看,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发行总额分别为15090.73亿元和13145.0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1%和4.4%。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安融评级整理
从发行类型来看,2022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以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为主,这两类产品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55%。从募集方式看,公募债券发行占比为64%。从期限来看,上半年的城投债仍以中长期为主,1年期以下城投债占比为2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安融评级整理
从发行主体的评级情况来看,高级别主体改善明显。2022年上半年,评级为AAA的城投债发行人的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分别为10157.79亿元和3416.27亿元,其中净融资额同比增长45.7%。与之相比,评级为AA+和AA的城投债发行人上半年的发行额和净融资额同比均呈下滑趋势,其中发行总额分别同比下降4.5%和15.8%,净融资额分别同比下降23.7%和49.4%。
从发行主体的行政层级来看,地市级城投债发行规模最高,为9669.28亿元,占比34.2%;但从趋势上看,只有省级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改善明显,地市级和区县级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和净融资额均有所下降;其中,地级市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分别同比下降5.7%和19.6%,区县级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分别同比下降18.9%和44.2%。
从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上半年城投债依然以偿还有息债务和借新还旧用途为主,二者合计占比超过80%。
从到期情况来看,今年到期的城投债规模约为1.88万亿元。下半年7月-9月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3254.81亿元、3483.89亿元和3327.14亿元,为年内各月城投债到期的相对高峰期。从2022年下半年到明年6月,未来四个季度到期规模分别为10065.84亿元、8733.97亿元、7422.46亿元和6651.72亿元。2023-2025年,每年到期规模分别为26245.86亿元、33433.66亿元和29310.04亿元。
从发行主体和行政级别的城投债到期情况来看,2022年三季度,评级为AA+和AA的城投债发行人需要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3220.93亿元和2430.74亿元。三季度和四季度,市级城投债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3340.00亿元和3183.34亿元,区县级城投债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2348.49亿元和2191.56亿元,相比省级城投债,未来的偿付压力更大。
六、近期相关事件
1、兰州城投技术性违约
事件回顾:2022年8月29日,上清所公告称,未足额收到“19兰州城投PPN008”的到期本息。兰州城投于当晚8点半大额付款通道开通后将资金划转至PPN专户,完成本息兑付。此次风险事件构成技术性违约。此外,“20兰州城投PPN005”的利息也是在8月29日下午最后时刻由兰州城投将资金划转至上清所。
兰州城投:即为兰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2006年3月成立,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隶属于兰州市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城市土地储备、资产经营、项目建设和融资开发工作,主营燃气、公交等城市收费类业务,回款情况尚好,基础设施代建未形成主营收入。其控股股东为兰州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建投”),实际控制人为兰州市国资委。
2022年3月,兰州城投出现担保代偿风险,兰州城投担保的一项本金为6.5亿元的“生命资产-兰州高原夏菜采购中心债权投资计划”利息兑付出现逾期,该计划是一项非标融资。随后,兰州城投与相关投资人达成协议,将逾期利息展期至2022年底兑付。
2021年,兰州城投对兰州科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2.63亿元担保被列为不良,出现代偿风险。此外,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借款也发生了展期。
2、2022年二季度首次披露城投非标违约或担保逾期的情况
2022年二季度公开披露的城投非标违约主体所涉及区域仍以贵州省为主,另外河南、陕西、广西、云南、青海等也发生了城投非标信用风险事件(含担保逾期)。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安融评级整理
七、国发〔2022〕2 号对贵州省的战略定位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 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 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 版。
——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 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 国建设探索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 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 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附件一
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
财预〔2022〕114 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有关要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一)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统筹现有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贵州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升贵州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规范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严格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基础标准,确保共同财政事权履行到位,推进贵州省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专项转移支付导向作用,合理提升地方政府承担特定事项的财力水平,激发下级干事创业积极性。研究将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城镇人口纳入中央财政“人钱挂钩”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二)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考虑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情况,通过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支持贵州做好巩固衔接工作,加大对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就业补助资金的支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指导贵州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深化农村“三变”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指导贵州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对贵州共同事权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贵州兜实兜牢基本民生,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通过车购税资金以“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贵州“四好农村路”建设,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支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建设。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城市完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高品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二、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四)积极增强化债能力。指导贵州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各类资金资产,完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五)稳妥降低债务风险。研究支持贵州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
(六)科学安排新增政府债券。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科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积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管理要求,进一步增强贵州发展动力。
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
(七)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通过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相关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贵州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综合治理、风险防控和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等系列工程,持续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逐步扩大贵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范围。探索与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支持乌江、沅江、西江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八)支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支持赤水河流域打造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建立健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减免出让收益机制,支持探索战略性矿产资源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新机制。
(九)支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研究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财政政策体系,鼓励贵州先行先试。支持贵州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实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
四、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十)支持产业升级优化发展。围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贵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贵州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统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等,支持贵州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激发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优先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
(十一)鼓励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支持贵州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高质量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支持贵州按程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贵州加大民贸民品贷款贴息力度。鼓励贵州推进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
(十二)鼓励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支持贵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银企社合作对接。推动贵州省级融资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引导和支持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企业周转便利类金融工具,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持续靶向支持地方小微企业、新兴业态和特色产业。支持贵州加快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
五、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十三)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贵州深入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统筹保障能力。支持贵州增强省级统筹,发挥政策集成和资金合力。指导贵州结合省情推进预算支出标准建设,健全基本民生支出管理体系,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完善以项目库为基础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建立健全资金监控体系。指导贵州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扩展应用建设,不断提升适配度和大数据应用能力。
(十四)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和大事要事清单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对新出台或到期延续的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加强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大力推动绩效评价提质扩围,不断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加强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等项目的绩效管理。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十五)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结合贵州实际加快推进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划分改革,根据事权属性,清晰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合理确定省以下各级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按照分税制原则,参照税费属性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保护和调动市县发展积极性,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适度增强省级财政调控能力,更好发挥省级财政均衡作用,增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和结构,更好地发挥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落实,专项转移支付引导下级干事创业的作用。
(十六)加强财政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全方位合作,通过挂职锻炼、干部互派、跟班学习,加强政策培训、业务指导、课题合作和技术支持,助力贵州打造高素质财政队伍。
贵州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贵州省财政厅要定期报告政策落实情况,对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财政部将积极协调,共同研究,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财政部
2022年8月25日
附件二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国发〔20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同时,贵州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二)战略定位。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
——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增速保持领先;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富,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
(四)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贵州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调剂机制,开展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进息烽、湄潭、金沙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集体石漠化土地市场化改革试点。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探索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有效处置方式。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矿业权出让+登记”制度,完善“净矿出让”机制,建立健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减免出让收益和相关税收等激励机制。探索战略性矿产资源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新机制。鼓励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允许贵州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将符合条件的园地、灌木林恢复为耕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西电东送”电价形成机制。推进数据确权,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改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收益分配机制。
(五)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指导贵州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深化效率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推动国资监管切实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能源、矿产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
(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快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服务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开放,完善信用承诺、修复和异议机制。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切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七)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细化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贵州确定一批省重点帮扶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探索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实现跨村组区位调整机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八)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充分考虑贵州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情况,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车购税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贵州乡村振兴。依法依规探索以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入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九)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严格落实全省耕地保护任务与责任,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调整优化耕地布局,核实整改补划永久基本农田,促进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800万亩以上。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加快现代种业、特色优势杂粮、优质稻推广,推动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支持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型商超在贵州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黔货出山”。
(十)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支持贵安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和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深入推进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引导人口和经济合理分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提供的机制。将新增城镇人口纳入中央财政“人钱挂钩”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建设和更新改造。
四、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
(十一)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支持贵州主动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进全流程无纸化。支持发展数字贸易,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研究探索放宽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措施。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开行。推动扩大机电产品、绿色低碳化工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
(十二)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巩固提升贵州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加快主通道建设,推进贵阳至南宁、黄桶至百色铁路和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等建设,研究建设重庆至贵阳高铁。开工建设铜仁至吉首等铁路,实施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适时开展兴义至永州至郴州至赣州、泸州至遵义、盘州经六盘水至威宁至昭通等铁路前期工作。研究建设重庆经遵义至贵阳至柳州至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等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加快兰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研究推进厦蓉、杭瑞、蓉遵、贵阳环城等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积极开展与周边省份公路通道项目建设,加快打通省际瓶颈路段。推进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提等升级,稳步实施乌江思林、沙沱、红水河龙滩枢纽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推进望谟港、播州港、开阳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设,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加快贵阳、遵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提升贵阳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加快威宁、黔北、盘州等支线机场建设。
(十三)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大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遵义新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口岸建设。支持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州设立无水港。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展会活动的影响力。高标准、高水平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加快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
(十四)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支持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推动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
五、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贵州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数字技术、空天科技、节能降碳、绿色农药等优势前沿领域培育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国天眼”(FAST)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国家科技计划对FAST核心科学目标给予支持。加强南方喀斯特地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服务整体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科技入黔”,加强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有序发展轻量化材料、电机电控、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支持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吸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高端制造、山地农业等行业领军人才,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
(十六)实施数字产业强链行动。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支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建设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推动在矿产、轻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十七)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持贵州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布局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将符合要求的贵州苗药等民族医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引导传统业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精准化营销创新。
(十八)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实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做优做强黄果树、荔波樟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鹃等高品质旅游景区,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支持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
六、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科学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支持苗岭、武陵山区、赤水河流域等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大对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清水江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实施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和历史遗留矿山实施生态恢复。优先支持贵州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对处于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区的人员分批实施避险搬迁。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做好马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快低效林改造,稳妥探索开展人工商品纯林树种结构优化调整试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研究设立梵净山、大苗山国家公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设有害生物风险防控治理体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实施黔金丝猴、楠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
(二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磷、锰、赤泥、煤矸石污染专项治理,推动磷石膏、锰渣等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示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飞灰利用处置示范工程。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二十一)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支持赤水河流域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与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支持贵州探索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研究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将生态产品总值指标纳入相关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经济发展与生态产品总值“双考核”。探索创新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模式,建立健全用途管制规则,在此基础上探索促进山地特色农业和山地旅游发展的政策。
(二十二)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扩大新能源在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落实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要求,力争新建项目能效达到标杆水平,引导存量项目分类有序开展节能改造升级。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挥森林固碳效益。探索实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有序开展煤炭地下气化、规模化碳捕获利用和岩溶地质碳捕获封存等试点。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十三)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设一批就业帮扶基地、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做强职业技能服务品牌。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岗位,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十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推动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支持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支持贵州围绕发展急需探索设立大数据类、工业类、文化和旅游类高校,推进部属高校结对帮扶贵州地方高校,支持省部共建贵州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鼓励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计划增量向贵州适度倾斜,稳步扩大贵州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支持贵州深入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
(二十五)推进健康贵州建设。支持在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市级医院提质扩能和县级医院提质达标,提升基层卫生健康综合保障能力。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提升产前筛查诊断和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能力。支持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实施“黔医人才计划”,拓展“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范围。完善远程医疗体系,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建设。
(二十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并动态调整贵州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建立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租购并举有力保障缴存人基本住房需求。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全面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八、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
(二十七)提高水安全保障和洪涝灾害防治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贵州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推进凤山水库、观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花滩子、石龙、英武、宣威、车坝河、玉龙、美女山等水源工程和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德隆等中型水库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70亿立方米以上。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研究对贵州小型水库建设以打捆方式给予定额补助。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和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建设,持续深化兴仁、岩口等控制性枢纽工程论证。实施乌江、清水江、舞阳河等防洪提升工程。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继续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水利工程坝区和淹没区用地按建设时序分期报批,研究对淹没区按农用地管理。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完善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水利工程长效运营机制。
(二十八)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推动以原址扩能升级改造及多能互补方式建设清洁高效燃煤机组。推进川气入黔、海气入黔等工作。加快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利用,推进黔西南、遵义等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推进川滇黔桂水风光综合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大型风电、光伏、抽水蓄能项目,在开阳等县(市、区)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数字化试点,研究建设能源数据中心。
(二十九)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依法从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各类资金资产,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与金融机构协商采取适当的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贵州适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研究支持在部分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
九、保障措施
(三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全局性、系统性思维,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十一)强化政策支持。研究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依法依规赋予贵州更大改革自主权。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贵州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转移支付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积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深入推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三十二)完善实施机制。贵州省要落实主体责任,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主动作为、大胆探索,以敢闯敢干的姿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一条新路。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本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指导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对贵州改革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本意见实施的跟踪评估,依托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22年1月18日